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生活中的危机也是教育的契机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1 11: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一节“感恩父母”主题的观摩班会上,一位老师用了一段汶川地震的视频来说明母爱的力量。他沉痛的语气,鼓动性的语言,夸张的肢体动作“表演” 颇有收获,有几个孩子甚至流下

在一节“感恩父母”主题的观摩班会上,一位老师用了一段汶川地震的视频来说明母爱的力量。他沉痛的语气,鼓动性的语言,夸张的肢体动作“表演” 颇有收获,有几个孩子甚至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见此,我对“灾难”素材的使用产生了一些反思。

这位老师的教育目的或许达到了,但结果我却不敢苟同。心理学常识以及历次大的自然灾难后媒体报道中有关心理危机干预的文章都告诉我们,只要面对的是孩子——无论孩子的年龄具体如何——我们第一要做的就是客观地描述事实,不回避、不渲染、不夸大、不缩小,因为事实就在那儿摆着。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孩子正确地对待这一事实,尽管它是我们本不情愿接受的灾难。

我并不反对使用这种灾难素材,但问题是,我们究竟要借助它表达什么。借助危机事件,我们最先要传达的信息,应该是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并保护好自己,依靠足够的知识和智慧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过度渲染是不可取的。

曾经,配合学校的安全教育月活动和地震逃生演练,我借助班会课进行了一次地震知识教育。我的PPT主题,自然是围绕“知识”展开。没想到,学生讲的故事比我讲的知识更吸引人。“薛枭被压在废墟下面,有一截钢筋正好顶在他的肚子上,疼得很。他就猛地一收肚子,把瓶盖垫在了钢筋上,直到被救……”其他学生一连说了好几个类似的故事。怎么办?不让他们讲,强行拉回到我预设的“知识”轨道上去?我没有这样做,而是引导学生,“面对灾难,你们有这样的智慧保护自己吗?”一个学生讲,在本地发生的一次风灾中,他走路远离大树、电线杆、广告牌等,才没被砸伤。我听了十分高兴,这无形中做了一个应对危难的方法汇总与传播。

初始化时,在用户使用智能医疗服务前,会分别在用户手机端和其传感器的芯片中添加用户标记 δi和传感器标记si,且两方均可以使用如公式(1)的哈希函数:

作业成本法的采用不只是管理层和财务部门实施的结果,作业成本法需要企业全员参加和支持。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国产,其数据来源于企业基层,来源于每个员工的工作,作业成本法的推进和改革,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配合。

一次安全主题班会课上,有位学生讲述了一件发生在我们学校附近的事。一个骑摩托的男子以请对方带路为名,将一个六年级孩子骗上摩托车后座加速逃离。那个孩子看情况不对,在一个转弯处,趁摩托减速之机迅速跳下,跑进了路边的一户人家,从而逃过一难。学生们讨论这件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面对危险,要用智慧保护自己。

与这种自然灾难不同的是,孩子们在生活中更多面对的是那些人为的灾难,譬如陌生人伤害、交通事故等。我想说的第二点是,借助这些灾难素材,更应教给孩子们面对危机事件时的自救与救助他人的方法。

通过这些事,我的教育心得是:第一,不要渲染恐慌。第二,要稳定学生的情绪。镇定的状态才会有助于学生思考理性的应对方法;第三,教师的引导要与学生的年龄、认知等相适应。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讲述细节时应考虑不要超出他们的认知范围。第四,运用智慧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是最重要的,不要盲目对抗;第五,生命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办法保全,则要奋力抗争。

了解侍酒师工作的人都知道,常常一天12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就已是个极大挑战,但他却在还一直坚持学习,并参加了国内外至少6场侍酒师比赛,拿了不下4个冠军,直到2014年10月23日在“大中华侍酒师大赛”中拔得头筹,才遂了这桩心愿。但与此同时,他似乎还干了很多不务正业的事情,比如说跑去教授WSET课程,比如说翻译和撰稿。

孩子们的世界应该是美好的,但正如塞谬尔·斯迈尔斯所言,生活绝不会“只有晴空丽日而没有阴雨笼罩,只有幸福而没有悲伤,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因此,利用生活中的危机事件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发生在别处的灾难固然重要,但教育孩子以智慧的方法应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灾难更为重要。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第八中学,泉州,362402)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网址: http://www.zxxxljkjy.cn/qikandaodu/2020/0521/330.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封面人物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