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关于基层党员干部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思考(2)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09 03: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5.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根据“洗碗理论”要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一要鼓励基层党员干部大胆改革,在探索中的新办法、新举措可能不成熟,上级要包容宽厚

5.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根据“洗碗理论”要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一要鼓励基层党员干部大胆改革,在探索中的新办法、新举措可能不成熟,上级要包容宽厚,减少其心理压力。二要关爱干部,对受到诽谤、诬告、严重失实举报的党员,要及时为其澄清事实。对执纪中的过错或违纪行为,要及时纠正,创造一个风清气正、充满正能量的工作环境。

6.选人用人人岗相适。实践表明,用人不公是造成部分党员干部心态失衡的重要因素。党组织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选拔使用机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一要建立选人用人体系。建立党员干部人格评价体系,对党员干部的人格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在党员干部年度考核述职增加心理素质内容。加大党员干部交流轮岗力度。二要用人要人岗相适。对基层党员干部用当其愿、用当其长、用当其时,对优秀年轻干部早发现、早扶持、早运用。

(二)优化环境,激励支持,鼓励其想干敢干和能干

1.完善体制机制环境。基层党员工作方式要由“管理型、命令型、干预型”向“引导型、服务型、协调型”转变;工作职能由“全能的、无所不包”的向“有所为、有所不为”转变,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实现良性互动,建设和谐工作环境。

2.理顺工作关系。按照权责一致原则,理顺部门和地方的条块关系,赋予其与职能相适应的权限,改变基层干部权责不对等的状况,切实解决基层干部职能缺位、错位、越位问题,尽量减少各项考核、评比和达标项目,减轻基层党员干部工作压力,解除和职权范围之外的工作任务。

3.坚持积极舆论导向。巨大的社会压力、舆论偏见和误解,常常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造成心理压力。党刊媒体和社会媒体要宣传正面典型和优秀基层党员干部先进事迹,如身边的感动,寻找最美村官,道德楷模等活动,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和作出的贡献,促进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健康发展。媒体对基层党员干部的一些工作上的失误,不能带“有色眼镜”评判,激发众怒,要换位思考,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4.建设社会支持系统。一是政府、街道、各基层支部、工会组织要鼓励和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参加各种业余兴趣团体,如户外骑行、跑团、素质拓展、旗袍展示秀、书画社、太极等团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享受爱和友谊。二是同事和家人多一些理解与宽容。基层党员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首先是一个社会人,当面临挫折也需要关怀、理解和激励。

(三)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塑造自我健康的人格

1.树立正确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从业观。一是看待事物要树立正确归因,理性对待进退留转。某位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说:“培养一名处级干部,需要从干事、副乡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乡党委书记等多个岗位的历练,组织之恩如春风雨露,重如泰山”。但是个别基层党员认为进步靠的是个人奋斗,归功于“朝中有人好做官”。没有被提拔就归因为组织有负于他。二是要正确的权力观。无论所处的地方大小、岗位优劣、职务高低、环境的好坏,树立“权力就是奉献”的观念,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三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2.优化心理品质。基层党员干部深知“自我约束”就是“自知”与“自胜”的意志品质。在工作实践中,加强心理行为训练,做到自律、自醒、自警;管理情绪,改变不合理认知,掌握合理宣泄的技巧,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

[1]梁钰苓,谢晓玲,贾改莲,等.干部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心理医生,2016(4).

[2]刘坤,贾冬梅.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8(30).

[3]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以A副省级市B区为例.

[4]中共中央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共产党员网.http: // www. .cn/,2019-03-17.

一、基层党员干部心理问题表现2018年3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需要四梁八柱来支撑,党是贯穿其中的总的骨架,党中央是顶梁柱”,习总书记认为,“基础非常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基层就是党支部”。基层党员干部身处改革发展和安全稳定第一线,肩负着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等重要职责。他们与普通人一样承担着多重社会角色,如职业角色、性别角色和家庭角色等;同时又是普通人中的先进分子,承担着一个部门或一个地方的发展、社会公众舆论、经济文化进步以及公共危机处理等方面的压力,因此,基层党员干部由于心理压力问题造成的困扰、受到的危害比例远远超过县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超过普通群众。主要心理困扰有角色冲突、心理失衡和职业倦怠。(一)角色冲突。基层党员干部长期繁重的工作任务导致“5+2”、“白+黑”成为常态,无暇陪伴家人、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当遇到家庭成员生病、改善住房、孩子深造等问题就会发生角色矛盾冲突。(二)心理失衡。基层党员干部的职务提升是衡量其能力价值重要标准之一,但基层金字塔型的干部结构使得可供调配的职位数相对较少,“天花板现象”让他们的价值感缺失。经济待遇方面的心理落差也比较大。(三)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工作中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态度不积极和成就感缺失。基层党员干部轮流培训、调研和科研工作机会不多,在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等方面落后于其他岗位工作的人。当前还存在权在上级部门、责在基层的现象,导致工作无力感。另外,新时期工作标准不断提高,工作程序更加规范,也容易造成挫败感。近几年,也有个别基层党员干部患上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等神经症,内心痛苦;甚至还有个别党员干部患抑郁症而自杀。二、基层党员干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经一直以来,党中央对于党员干部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视,也提供了政策支持。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22个部门于2016年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指出,“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依托本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人力资源部门、卫生室,普遍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培养心理健康服务骨干队伍,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人员”。2018年11月,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根据基层实际情况,采取以下三种途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关爱关心,强化教育,铸造其坚实的“心理防护墙”1.满足正常心理需求。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都有五种心理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党组织要主动关心其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带头落实休假制度、定期体检的制度、改革薪酬待遇、组织文体活动等;满足爱和归属的需要,同时要提供个人发展平台,实现个人价值,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基层党员干部要预防心理疾病,首先就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力,提高抵御心理问题的“免疫力”。各级党组织、人事和干部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党员之家、干部之家和人才之家的独特作用,通过党课、中心组学习、学习强国平台等传播党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确立其廉洁奉公、权为民用的职业信念,安身于工薪阶层的生活方式,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立身有本、立行有度、立志有向。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各部门干部教育培训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应对压力方法,缓解调适心理压力;二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通过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帮助广大干部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三是党组织部门每年邀请专业心理组织机构,定期进行心理测评,建立心理档案,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如对高危党员干部要特别关注,对有潜在危险的党员干部要进行心理追踪,严重的要进行心理治疗。四是建立心理咨询室,面对面进行心理辅导。4.落实谈话制度。“良言一句三冬暖”。一位基层党员访谈时说:“一把手和上级组织经常找下属谈话,关心理解支持下属,再苦再累也是快乐的、轻松的”,上级组织和领导不仅要在基层党员干部异动时谈话,也要谈在平时,解决实际困难;不仅要在身处“逆境”时谈心,更要在身处“顺境”时谈心,除去骄横之气,消除隔阂。5.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根据“洗碗理论”要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一要鼓励基层党员干部大胆改革,在探索中的新办法、新举措可能不成熟,上级要包容宽厚,减少其心理压力。二要关爱干部,对受到诽谤、诬告、严重失实举报的党员,要及时为其澄清事实。对执纪中的过错或违纪行为,要及时纠正,创造一个风清气正、充满正能量的工作环境。6.选人用人人岗相适。实践表明,用人不公是造成部分党员干部心态失衡的重要因素。党组织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选拔使用机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一要建立选人用人体系。建立党员干部人格评价体系,对党员干部的人格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在党员干部年度考核述职增加心理素质内容。加大党员干部交流轮岗力度。二要用人要人岗相适。对基层党员干部用当其愿、用当其长、用当其时,对优秀年轻干部早发现、早扶持、早运用。(二)优化环境,激励支持,鼓励其想干敢干和能干1.完善体制机制环境。基层党员工作方式要由“管理型、命令型、干预型”向“引导型、服务型、协调型”转变;工作职能由“全能的、无所不包”的向“有所为、有所不为”转变,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实现良性互动,建设和谐工作环境。2.理顺工作关系。按照权责一致原则,理顺部门和地方的条块关系,赋予其与职能相适应的权限,改变基层干部权责不对等的状况,切实解决基层干部职能缺位、错位、越位问题,尽量减少各项考核、评比和达标项目,减轻基层党员干部工作压力,解除和职权范围之外的工作任务。3.坚持积极舆论导向。巨大的社会压力、舆论偏见和误解,常常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造成心理压力。党刊媒体和社会媒体要宣传正面典型和优秀基层党员干部先进事迹,如身边的感动,寻找最美村官,道德楷模等活动,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和作出的贡献,促进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健康发展。媒体对基层党员干部的一些工作上的失误,不能带“有色眼镜”评判,激发众怒,要换位思考,多一些宽容和理解。4.建设社会支持系统。一是政府、街道、各基层支部、工会组织要鼓励和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参加各种业余兴趣团体,如户外骑行、跑团、素质拓展、旗袍展示秀、书画社、太极等团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享受爱和友谊。二是同事和家人多一些理解与宽容。基层党员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首先是一个社会人,当面临挫折也需要关怀、理解和激励。(三)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塑造自我健康的人格1.树立正确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从业观。一是看待事物要树立正确归因,理性对待进退留转。某位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说:“培养一名处级干部,需要从干事、副乡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乡党委书记等多个岗位的历练,组织之恩如春风雨露,重如泰山”。但是个别基层党员认为进步靠的是个人奋斗,归功于“朝中有人好做官”。没有被提拔就归因为组织有负于他。二是要正确的权力观。无论所处的地方大小、岗位优劣、职务高低、环境的好坏,树立“权力就是奉献”的观念,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三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宁静致远,淡泊明志。2.优化心理品质。基层党员干部深知“自我约束”就是“自知”与“自胜”的意志品质。在工作实践中,加强心理行为训练,做到自律、自醒、自警;管理情绪,改变不合理认知,掌握合理宣泄的技巧,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 参 考 文 献 ][1]梁钰苓,谢晓玲,贾改莲,等.干部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心理医生,2016(4).[2]刘坤,贾冬梅.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8(30).[3]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以A副省级市B区为例.[4]中共中央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共产党员网.http: // www. .cn/,2019-03-17.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网址: http://www.zxxxljkjy.cn/qikandaodu/2020/0909/533.html

上一篇:少先队员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下一篇:大数据在公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