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汲取传统文化营养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2)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1 09: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道家思想也有很多调适心理方面的。如老子提倡“静”,“无为”,“顺从自然”和“非宁静无以致远”。老子讲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与任意

道家思想也有很多调适心理方面的。如老子提倡“静”,“无为”,“顺从自然”和“非宁静无以致远”。老子讲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与任意妄为相区别。顺其自然就是在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前提下因势利导,按照规律去做。这就要求教师要遵从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的规律,一方面不能急于求成,另一方面不能拔苗助长。

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养性,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益于心理的疏导。如孔子说:“欲先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还说“德润身,心广体胖”。这就要求教师心怀善念,心中无愧,这样心理才能宽广。孔子还说:“人之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天下鲜矣。”这强调的是“修身养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自我反省,不断的自我完善,这样才能健全人格。

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单靠教师自身还远远不够。它也需要社会的参与。因为教师心理的调适是社会的过程,要想养成社会需要的理想的教师人格,就要确定心理健康内容,再进行广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大背景,另外,在社会上开展宣传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课程和教学内容要设置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校园文化方面突出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这些让教师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在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方面,一方面要求教师“教学相长”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教师自觉地起到模范作用,在教育教学中通过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人生观、对真、善、美的追求去感染学生。一个人生活不易,关键是如何去面对,良好的心理和心情就显得弥足珍贵。作为教师,只有具备健康心理,就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就能不断的调整心态,让自己乐于教书育人,让自己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工作中找到事业的方向和人生的意义。这样教师就能够主动的去适应和融入教育教学环境,积极的去挑战困难和挫折,正确的面对生活。永远秉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育人宗旨;永远牢记“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育人目标。因此,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师能够培养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学生。

四、基于传统文化学习中的调适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适和维护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它是一个长期的、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每一方面心理健康的问题都需要对症下药,需要既治标又治本。健康心理和良好品质形成既要内化也要外化,既要客观条件促进也要主观因素作用。所以,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汲取营养,加强自己道德修养,从而不断的完善和健全自身的人格。

1. 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的理想和信念。如独立自主的精神、自强自尊的人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

2. 认同法家思想中法制精神。如法制意识、纪律意识。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社会的有序运行都需要法制的保障。在新课改的教育大背景下,教师更需要具有法制意识。并且在教育教学中起带头模范作用。

3. 思想中融入道家的发展理念,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发展。道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自我,突出个人的超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但是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对大自然尊重和敬畏,还要遵从大自然的发展规律,积极主动的去改造自然,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与自然和谐发展。

古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教师只要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活学活用就能够调适心理、终生受用不尽。在新时代大变革的背景下,部分教师处于一种浮躁的心态中,这就更需要去认真、专心的去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让浩瀚的文化和静默的历史穿透时间的长河融入我们的心灵来滋养和安静我们的心。通过学习,教师就能够更好的感悟生命的本真。以一颗豁达心胸和淡泊心态去面对烦琐的教育教学和平淡的教师职业生涯。教师就能够寻找到作为教师独有的精神家园。

总之,作为教师这一职业的综合素质的核心之一就是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职业心态。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一方面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影响着学生身心和人格发展。教师的职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不但需要渊博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因此肩负教书育人责任的教师,要不断的调适自身心理,永远保持心理健康、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身于教育事业。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网址: http://www.zxxxljkjy.cn/qikandaodu/2021/0611/1312.html

上一篇:高中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下一篇: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