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体育教学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探究(2)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1 09: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五、 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关注学生德智体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个性是学生通过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

五、 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关注学生德智体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个性是学生通过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自身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包括学生的观念态度与行为习惯,体育活动对于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学生时代所获得的户外锻炼,能够促使学生在成年后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且在运动中保持良好的体力、技能与敏感度。有效的个性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让学生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体育教学中,只有真正高效完成学校设定的教学目标才能确保体育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设定阶段性目标,教师将整体的体育目标设定成多个层次的目标,每个层次又细化为更多具体的小目标,在每一个小目标完成后,教师再提出一个新目标,促使学生持续保持对更高目标的挑战心理。其次,教师要采用练习+测验+比赛的组合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生练习完后,进行个人测试。最后学生间进行正式比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性与创造力,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制订中来,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关爱,从而形成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个性。例如,教师在每次组织教学活动时,都预留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自由练习,让学生自主挑选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通过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练习,以此来满足学生不同个性的发展需求。

六、 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体育活动能够让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比赛,在和谐友好的体育比赛中,互相取长补短,在双方能力共同提高的过程中,促使比赛双方互相产生亲近感和愉快感,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利用体育活动来与同学进行交往,并通过体育活动来结交朋友,学会与同学之间进行分工合作,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这些良好的社交技能促使学生在未来更好地使用和融入社会生活中去。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大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群体中的学生在进行个人练习的同时,还要注意与同学间的相互配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接触,这就使得学生之间进行情感思想交流的机会增多,学生在愉快的交往中,掌握良好的与人交往技能,良好的社交技能又能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有效建立。自信是学生对自我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肯定,学生只有充满自信才能获得生活和学习上的成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设计一些需要学生与他人之间相互配合的体育活动,并要求学生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互相包容互相鼓励,教师也要注意到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形成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接力赛、分组小游戏、小组足球赛等体育活动,通过这些需要集体配合的体育锻炼,促使学生为了集体荣誉进行良好的合作,也让学生在良好的集体配合中掌握有效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这种树立自信心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七、 总结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体育教学对于学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并非一天可以完成的,教师要具备长期性和发展性的教学意识,设立长期有效的体育教学目标,通过对课程的安排、活动的组织等对学生的身心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未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并产生巨大的成就。

[1]吴骘霞.新课改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学周刊,2013(13):144.

[2]陈旭东.小学体育与德育的渗透教育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12):79-80,91.

[3]曹占军.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0):74-75.

[4]黄晓莺.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8):104.

高国玺,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乌兰小学。

一、 引言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已经是全体社会和教育界的共识。新课标已经将心理健康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之一,原来被人忽略的科目如今成为具有重要地位的主要课程,为有效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体育与健康重要性的正确认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通过对学生身心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文章针对体育教学如何有效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几点策略。二、 利用体育教学调整学生情绪状态情绪状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极大,小学生从毫无压力的幼儿园生活突然进入压力陡增的小学生活,学习和社交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学习的紧张和人际交往的压力都会给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和情绪压抑,体育教学作为一门以户外教学为主的课程,能够通过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来帮助学生缓解情绪上的压抑与焦虑,使学生将不愉快的情绪完全释放出来,摆脱焦虑和忧愁的情绪,由此可见,体育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情绪状态的转变,让学生能够保持身心愉悦舒畅,进而有效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与各种学习能力的增强,与此同时,通过开展团队比赛,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荣誉感,让学生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状态。因此,教师要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有意识地开展各种体育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和了解学生之间不同的个性特点,为学生准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体育器材,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和爱好来自主挑选体育活动项目,通过这种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对各种体育活动的有效参与,让学生及时转变心态,保持积极饱满的情绪。例如,教师在每次开展体育课教学时,都为学生准备各种体育器材,并为学生划分不同的活动区域,可以有球类运动、跳绳类运动等,让学生能够自己挑选喜爱的活动和器材,在活动中充分释放自己的消极情绪,保持愉悦的身心状态。确保学生能够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三、 体育教学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学生对自身的认知与评价,是学生在长期稳定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自我观。这种观念相对稳定、综合,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同时也对小学生社会性的其他方面具有极大影响,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科目教学,它更多的是以身体练习为主,除了使用语言教学外,还需要配合行为和动作对教学知识加以展现,合理有效的体育教学能够确保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更好地了解自我,进而促进学生自我概念的不断完善,并逐渐向着良性方向发展,最终形成积极肯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学生主观上对自己进行的综合性评价,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自己现在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自己的信仰等各个方面,坚持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学生强健体格的形成,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精力更加充沛,因此,体育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良好自我概念的顺利形成。例如,教师在教学时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接近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进行练习,在学生完成后,教师及时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成就,并强调学生这项能力在平时未能得到更好的开发,使学生对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产生自信,进而产生强烈的自豪感与成就感。同时,也要注意挑选一些具有技巧性的运动,这些运动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学生无法顺利完成活动内容,在练习时也会产生挫折感,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思考导致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自己在运动时那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后给予学生相应的技术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能够顺利完成运动任务。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意识到再困难的运动只需要多花心思都能成功。通过这种干预式的教学法,能够确保学生在体育学习的活动中,产生积极的自我概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四、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小学生心理健康还包括坚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包括学生坚韧的意志和自制力以及独立自主和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意志品质是在学生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而体育活动能够很好地为学生人为制造各种困难,因此,体育活动对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时,极端的天气变化、高难度的体育动作以及意外产生的学习阻碍和主观产生的各种困难都会给学生制造出各种困难,在这种状态之下,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些困难来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通过学生不断对困难的克服,学生的自制力和柔韧性都能得到更好的锻炼,进而将这种坚强的意志品质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促进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更好的发展,确保学生能够在未来的事业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比如,在夏天或者冬天的时候,学生上体育课会遭遇非常炎热或者非常寒冷的天气,学生面对困难的教学环境,容易产生畏难和退缩的学习心理,教师应鼓励学生克服这种消极心理,积极投入学习中去,当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完成运动学习后,能够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与巨大的满足感,同时也能意识到自己具有十分强大的能量,只要克服困难,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通过这种不断克服困难进行体育学习后,学生坚韧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品质都能得到更好的培养,这种坚韧和坚强的品质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五、 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关注学生德智体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个性是学生通过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自身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包括学生的观念态度与行为习惯,体育活动对于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学生时代所获得的户外锻炼,能够促使学生在成年后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且在运动中保持良好的体力、技能与敏感度。有效的个性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让学生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体育教学中,只有真正高效完成学校设定的教学目标才能确保体育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设定阶段性目标,教师将整体的体育目标设定成多个层次的目标,每个层次又细化为更多具体的小目标,在每一个小目标完成后,教师再提出一个新目标,促使学生持续保持对更高目标的挑战心理。其次,教师要采用练习+测验+比赛的组合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生练习完后,进行个人测试。最后学生间进行正式比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性与创造力,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制订中来,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关爱,从而形成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个性。例如,教师在每次组织教学活动时,都预留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自由练习,让学生自主挑选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通过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练习,以此来满足学生不同个性的发展需求。六、 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体育活动能够让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比赛,在和谐友好的体育比赛中,互相取长补短,在双方能力共同提高的过程中,促使比赛双方互相产生亲近感和愉快感,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利用体育活动来与同学进行交往,并通过体育活动来结交朋友,学会与同学之间进行分工合作,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这些良好的社交技能促使学生在未来更好地使用和融入社会生活中去。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大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群体中的学生在进行个人练习的同时,还要注意与同学间的相互配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接触,这就使得学生之间进行情感思想交流的机会增多,学生在愉快的交往中,掌握良好的与人交往技能,良好的社交技能又能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有效建立。自信是学生对自我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肯定,学生只有充满自信才能获得生活和学习上的成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设计一些需要学生与他人之间相互配合的体育活动,并要求学生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互相包容互相鼓励,教师也要注意到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形成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接力赛、分组小游戏、小组足球赛等体育活动,通过这些需要集体配合的体育锻炼,促使学生为了集体荣誉进行良好的合作,也让学生在良好的集体配合中掌握有效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这种树立自信心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七、 总结综上所述,体育教学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体育教学对于学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并非一天可以完成的,教师要具备长期性和发展性的教学意识,设立长期有效的体育教学目标,通过对课程的安排、活动的组织等对学生的身心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未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并产生巨大的成就。参考文献:[1]吴骘霞.新课改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学周刊,2013(13):144.[2]陈旭东.小学体育与德育的渗透教育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12):79-80,91.[3]曹占军.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0):74-75.[4]黄晓莺.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8):104.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网址: http://www.zxxxljkjy.cn/qikandaodu/2021/0611/1315.html

上一篇:童年期创伤性经历对高中生的心理影响及教育建
下一篇: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