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4)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09 03: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范围拓展。一方面,家庭作为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对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效果有辅助促进作用,因此心理干预不再仅限于社区服刑人员,也包括其

2.范围拓展。一方面,家庭作为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对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效果有辅助促进作用,因此心理干预不再仅限于社区服刑人员,也包括其家庭成员,通过家庭心理咨询改善了社区服刑人员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不良关系,减少了因家庭所造成的不良应激,避免了家庭成员对社区服刑人员过多的指责或过分的关心,尤其是对未成年的社区服刑人员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有利于他们的社会功能修复,促使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另一方面,村居社区矫正协管员聘用制度已覆盖全区,协管员掌握心理咨询知识有助于在走访社区服刑人员时,通过观察其表情和肢体语言,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的真实状态。

3.成效明显。北辰区目前已形成了社矫中心、司法所、社区服刑人员所在村居和家庭的联合心理矫治网络,初步推进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以沙盘游戏为例,2017年7月至今,北辰区司法局先后对357人次进行了沙盘游戏,其中进行两次及两次以上沙盘游戏的为162人次,心理干预成效显著。鉴于来访人群的特殊性,心理干预的有效性取决于测评结果和沙盘游戏结果的综合判断。仅进行一次沙盘游戏的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干预后测评结果无明显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攻击性倾向的,视为心理干预有效,其有效率为68.97%;进行多次沙盘游戏的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干预后测评结果与沙盘游戏结果综合判断无明显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攻击性倾向的,视为心理干预有效,其有效率为78.72%。

三、北辰区心理矫治工作的前景畅想

2018年5月24日,傅政华部长对全国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工作座谈会作出重要批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指示,认真研究新时代社区矫正规律,创新社区矫正管理方式和矫正模式,不断提高社区矫正质量。北辰区司法局将以此为契机,乘势而上,担当作为,坚持在实践中探索解决新问题,不断完善新时代的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

一是增加新的心理干预方法,以适应不同社区服刑人员的需求。一方面,普及心理干预工作的适用方法,包括基于ABC理论的认知疗法、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行为疗法、基于人本主义的求助者中心疗法以及基于心理动力学的精神分析疗法等;另一方面,完善心理干预工作的硬件设施,包括设立释放压力的心理宣泄室、缓解心情的音乐放松室、改善认知的情景模拟室、触碰心灵的疏导谈话角等。

二是提升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的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水平。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而言,要培养科技思维和互联网思维,通过门户网站、微信、手机APP等在线进行心理测评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省时省力;对社区服刑人员而言,心理干预可以牵手VR技术,配合体感设备,全方位调动感官,实现身心感受的联结。

三是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切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区域执法协作,按照京津冀社区矫正执法协作启动仪式上所提出的《关于社区矫正区域执法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深入推进京津冀三地区域协作,实现更全面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维护京津冀三地社会和谐稳定,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同时,继续坚持专群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明确不同类型工作人员在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中的定位和职责。

四是推广《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指导手册》的应用,通过现场指导、集中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心理矫治工作的行家里手。同时,组织研讨会,交流心理矫治工作经验,总结成功案例,向全区推广成功的工作做法和工作典型,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整体上水平。

五是加大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的宣传力度,争取社区服刑人员亲友的理解与支持,向这些身边人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协助“定位”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状态,用亲情友情感化社区服刑人员,帮助社区服刑人员重塑人生,回归社会。

课题组组长:

张忠利(天津市北辰区司法局局长)

课题组副组长:

张锦友(天津市北辰区司法局调研员)

社区矫正是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心理、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如果说行为恶习通过日常监管予以规范,那么犯罪心理就必须通过专业性更强的心理矫治予以干预。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以犯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基础学科和相关理论为依据,通过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测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矫正其犯罪心理,消除其心理障碍,改善其认知方式,旨在提高社区矫正教育监管质量。它是社区矫正通过风险评估有效预防管控重新犯罪发生的前置手段,是社区矫正发挥教育人、矫治人职能作用的新兴助力,更是社区矫正落实“坚持以人为本、攻心治本,努力向社会回送守法公民”工作要求的具体表现。一、北辰区心理矫治工作的探索及问题(一)心理矫治工作的初次探索天津市北辰区司法局自2012年接收社区服刑人员以来,就着手探索性地开展心理矫治工作。借助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区社矫中心和五好司法所率先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进行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试点。组织个别社区服刑人员填写SCL-90、SAS、SDS等自评量表,通过筛查对总分过高及阳性项目数过多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经过试点初探及工作反馈,心理矫治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转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心理矫治工作体系尚不健全,部分问题突显,亟待解决。第一,社区服刑人员的主观因素。一是存在文化程度差异,量表的表述不能完全理解,工作人员若协助解释则会形成暗示,影响测量效果;二是量表题量多且为客观题,社区服刑人员为节省时间随意填写,造成无效量表过多;三是多数社区服刑人员对心理常识知之甚少,都是“心盲”,主观配合程度差。第二,心理矫治体系的客观因素。一是测评内容单一,简单的自评量表并不能全面反映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二是系统跟进尚无,对需要心理干预的社区服刑人员没有进一步跟踪、随访、回访;三是专业程度不够,缺少专业化测评系统,专业化人才匮乏,根据测评结果未能提供专业有效的建议;四是相关制度缺失,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心理测评制度等并不完备,没有形成有效的心理矫治工作机制。(二)心理矫治工作的进一步实践针对上述问题,北辰区司法局秉承“实践出真知”的理念,继续大力度探索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2015年,相继引入心理测量软件、音乐放松按摩椅等设备,心理测评软件增加了EPQ、MMPI、16PF等量表,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能够更加全面快速地评估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特质,按摩椅通过音乐放松训练达到生理-心理双重“按摩”,缓解焦虑,调节情绪。2016年,与北辰区妇女联合会共同建立女性心理咨询室,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坐班,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2017年初,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室,建立沙盘室和心理图书阅读室,相关管理制度上墙,同时制定《北辰区社区服刑人员心理风险评估实施办法》,对评估对象、评估时间、评估流程、结果运用等都作出具体规定。心理矫治工作的再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监管难度,部分社区服刑人员消极的情绪得到化解、不合理的认知得到改变。但随着工作的深入,阻碍心理矫治工作前进步伐的“路障”再次出现。第一,心理测评软件显弊端。一方面,采用软件测评覆盖面窄,想要全覆盖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耗费时间精力,从目前社区矫正工作力量上看,不容易实现;另一方面,心理测评作为发现心理问题的第一道关口,其结果准确性依赖于社区服刑人员主观的高度配合和客观的真实表达,但往往新入矫的社区服刑人员抵触意识强烈,在刑一段时间的社区服刑人员对心理测评存在偏见,他们多数认为自己“心里没病,不用测试”,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这就造成测验数据不真实、测评结果没意义,心理测评结果陷入失真泥潭,虚实难辨,收效甚微。第二,矫治工作流程不规范。心理矫治还处于自我摸索、自我积累经验的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可供复制的操作流程,对基层司法所缺少规范的操作标准,职责分工不明确,司法所心理矫治工作进展参差不齐,各方面标准还有待商榷。第三,培训课程内容难应用。北辰区司法局虽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学相关课程培训,但多为短期培训,知识较为浅显,而非系统的方法技巧,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难以将理论知识有效融入矫正措施加以实践。第四,心理矫治人才尚欠缺。一方面,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均存在社会角色冲突,包括角色内冲突(社区服刑人员的自身角色期望是顺利度过服刑期成为“正常人”,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则希望其还能够成为心理健康的守法公民,双方在对角色的期望和领悟上存在冲突),也包括角色间冲突(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日常监管时以强制性为原则,心理咨询时以自愿性为原则,两个角色的不同特性引起冲突);另一方面,现有专业人士的咨询范围窄,区妇联的心理咨询师只针对女性社区服刑人员。那么,如何提高心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如何强化心理矫治工作的系统性?如何提升社矫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又如何发挥社会心理服务的优势性?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问题,都说明北辰区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还有很高的山要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二、北辰区心理矫治工作的拓展完善随着天津市社区矫正工作实现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轻刑犯罪人员在社会上服刑,社区服刑人员的数量逐年增加,其中故意伤害、聚众斗殴等暴力型罪犯亦明显增多,他们在认知、情绪、行为、能力和人格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因此心理矫治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北辰区司法局牢记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赵飞的指示“司法行政干警要坚守岗位、认真履责、再接再厉,为社区矫正提供更多的基层经验,进行更多的有益探索和尝试”,直面前述诸多问题点,迎难而上,改进方法,健全模式,优化队伍,凝聚力量,分类研究罪犯的共有心理特征,特别关注社区服刑人员的独有心理特征,有序推进心理矫治工作,深入推动北辰区社区矫正工作上台阶走前列。(一)改进方法——提高心理测评结果的准确性2017年北辰区司法局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天津心探索心理咨询中心强强联手,并引入“绘画投射测验分析法”。“绘画投射测验分析法”基于“房树人测验(HTP)”,对绘画的内容、水平、方式等均无前置条件,测验目的弱化,有利于降低受测者伪装,便于主测者分析其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在投射测验时,社区服刑人员认真倾听指导语并按要求舒缓情绪、放松心情、保持平和,随后进行冥想,最后根据自我认知在白纸上进行绘画(树或雨中人)。通过解析绘画图像,心理咨询机构出具专业报告,区社矫中心和司法所联合研究教育监管措施。相较于以往的量表测评方法,新方法简单易行,集中、个别测评均可,规避抵触心理,真实反映社区服刑人员的情绪、情感、态度、需求、动机和个性特点等心理活动。1.心理测评普及。2012年至2017年,仅进行量表测评61次,而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通过每月新入矫集中心理测评和每季度各司法所集中心理测评,工作人员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绘画投射测验总计1430人次,是前五年测评量的23倍。2.测评结果精准。经过绘画投射测验分析,筛查出部分社区服刑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共计266人次,主要表现为抑郁情绪(约占总体6%)、焦虑情绪(约占总体6%)、攻击性倾向(约占总体30%)。3.监管力度升级。一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依据心理测评报告,制定调整更为具体的矫正措施,达到因人施矫、因情监控;二是对测评筛选出的有较为明显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攻击性倾向的社区服刑人员,列为重点管控对象,给予重点关注,全方位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状况,对心理测评结果进行印证,并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咨询和干预。(二)健全模式——强化心理矫治工作的系统性根据天津市司法局2018年社区矫正工作会议要求,北辰区司法局扎实推进社区矫正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面对新职能、新任务、新定位,适时更新社区矫正工作机制,使其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针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开展心理矫治工作可操作性差,标准不规范,工作进程不统一,心理咨询师与社区矫正工作者职责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北辰区司法局着力健全工作模式,推动心理矫治工作流程系统化。1.明确职责。结合区矫正中心、司法所、心理咨询机构各自的工作优势,分工协作。区矫正中心主要负责测评结果分析汇总,安排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咨询和干预;司法所主要负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走访了解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状况、制定调整含有心理矫治内容的矫正方案等;心理咨询机构负责心理测评、心理干预等,及时反馈结果,定期分析全区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状况,提出工作建议。2.规范流程。进一步梳理工作人员开展心理矫治的工作内容,提高可操作性。总体来说,心理矫治工作分三阶段进行,即入矫阶段、常规阶段和解矫阶段,每个阶段都包含心理测评、核实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研判分析、制定和调整方案措施等若干工作环节。同时,为进一步科学指导心理矫治工作,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工作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实现工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北辰区司法局组织专人编印《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指导手册》。司法所工作人员按照手册内容,开展自学,进行操作,实施矫治。3.突出重点。一是入矫阶段。此阶段针对新入矫社区服刑人员悲观、不满、焦虑等心理特征,将重点放在心理测评上。适合开展以心灵修复、排解心理落差、减轻或消除负罪感、缓解抑郁情绪为主的活动,教其学会情绪控制。二是常规阶段。此阶段针对社区服刑人员易怒、自卑、空虚、敌对、自我封闭等心理,将重点放在心理干预上。是否进行心理干预需要整合情况、综合判断,涉及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测评结果、犯罪成因和动机、稳定性和自律性、有无犯罪前科和恶习的深浅程度、年龄和性别、所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三是解矫阶段。此阶段针对社区服刑人员极易出现的浮躁、报复等心理,将重点放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对重新犯罪的可能性进行风险评估,防止解矫后的过于自我放松,抑制自满自负情绪的增长,为安置帮教工作提供依据。(三)优化队伍——提升社矫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关于队伍建设,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确保立法、执法、司法工作者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工作要求。因此,北辰区司法局一直以来将优化队伍作为重点工作,不断提高社区矫正队伍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完成“把社区服刑人员改造成为守法公民”这一中心任务。北辰区司法局鼓励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自学心理学专业知识、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大家学习热情高涨、积极进取、不畏困难,真正做到了“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适应新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先后有20余名工作人员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3人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初步构建一支具有专业化水平的社区矫正心理矫治队伍。通过协调组织“三大活动”,真正做到了理论学习与技术学习“两不误”。2017年夏季,先后与天津商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合作,邀请专家教授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开展专门心理干预、心理健康、罪犯心理等方面的脱产培训教育200余课时,知识储备、队伍素质、能力水平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17年11月,特邀江苏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进行授课,讲述绘画投射技术在社区矫正中的作用及筛查后的应对措施,讲解利用测评结果解决心理问题的技巧以及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应对措施。2017年12月,邀请心理咨询机构老师讲解如何利用心理沙盘走进社区服刑人员的内心世界以及如何在日常监管工作中运用咨询结果。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基层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重在应用。北辰区司法局提出了司法所做好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引导工作“三步曲”。一是教育打夯,主要任务就是要让社区服刑人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从无到有、由少聚多,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二是信任构架,主要任务就是矫正工作者与社区服刑人员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减少掩饰性,使心理测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三是信息填充,主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有关社区服刑人员的信息,通过观察、谈话、走访等途径鉴别社区服刑人员的言语诉说和行为表现是否表达了内心的真实想法,去伪存真,使心理干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四)凝聚力量——突出社会心理服务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一直以来,北辰区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等六部委《关于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积极作用,为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贡献一己之力。1.专业对接。面对专业人手不足、心理干预开展受限等问题,北辰区司法局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2名擅长沙盘游戏的心理咨询师,利用设置于区社矫中心的沙盘室和心理咨询室,对测评筛选出的有较为明显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攻击性倾向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干预。沙盘游戏弥补了以往单纯访谈观察的不足之处:一是基于无意识心理活动,社区服刑人员通过原型、原型意象和象征直观呈现内心世界,避开了自身防御;二是作为一种非语言的心理治疗技术,适用于任何年龄、任何文化程度,无局限性,不需要过多语言参与,减少了咨询阻抗;三是社区服刑人员通过再现多维的现实生活,将无意识整合到意识中,从心理层面促进人格变化,可以起到自我治愈的作用。2.范围拓展。一方面,家庭作为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对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效果有辅助促进作用,因此心理干预不再仅限于社区服刑人员,也包括其家庭成员,通过家庭心理咨询改善了社区服刑人员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不良关系,减少了因家庭所造成的不良应激,避免了家庭成员对社区服刑人员过多的指责或过分的关心,尤其是对未成年的社区服刑人员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有利于他们的社会功能修复,促使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另一方面,村居社区矫正协管员聘用制度已覆盖全区,协管员掌握心理咨询知识有助于在走访社区服刑人员时,通过观察其表情和肢体语言,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的真实状态。3.成效明显。北辰区目前已形成了社矫中心、司法所、社区服刑人员所在村居和家庭的联合心理矫治网络,初步推进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以沙盘游戏为例,2017年7月至今,北辰区司法局先后对357人次进行了沙盘游戏,其中进行两次及两次以上沙盘游戏的为162人次,心理干预成效显著。鉴于来访人群的特殊性,心理干预的有效性取决于测评结果和沙盘游戏结果的综合判断。仅进行一次沙盘游戏的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干预后测评结果无明显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攻击性倾向的,视为心理干预有效,其有效率为68.97%;进行多次沙盘游戏的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干预后测评结果与沙盘游戏结果综合判断无明显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攻击性倾向的,视为心理干预有效,其有效率为78.72%。三、北辰区心理矫治工作的前景畅想2018年5月24日,傅政华部长对全国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工作座谈会作出重要批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指示,认真研究新时代社区矫正规律,创新社区矫正管理方式和矫正模式,不断提高社区矫正质量。北辰区司法局将以此为契机,乘势而上,担当作为,坚持在实践中探索解决新问题,不断完善新时代的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一是增加新的心理干预方法,以适应不同社区服刑人员的需求。一方面,普及心理干预工作的适用方法,包括基于ABC理论的认知疗法、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行为疗法、基于人本主义的求助者中心疗法以及基于心理动力学的精神分析疗法等;另一方面,完善心理干预工作的硬件设施,包括设立释放压力的心理宣泄室、缓解心情的音乐放松室、改善认知的情景模拟室、触碰心灵的疏导谈话角等。二是提升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的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水平。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而言,要培养科技思维和互联网思维,通过门户网站、微信、手机APP等在线进行心理测评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省时省力;对社区服刑人员而言,心理干预可以牵手VR技术,配合体感设备,全方位调动感官,实现身心感受的联结。三是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切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区域执法协作,按照京津冀社区矫正执法协作启动仪式上所提出的《关于社区矫正区域执法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深入推进京津冀三地区域协作,实现更全面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维护京津冀三地社会和谐稳定,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同时,继续坚持专群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明确不同类型工作人员在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中的定位和职责。四是推广《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指导手册》的应用,通过现场指导、集中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心理矫治工作的行家里手。同时,组织研讨会,交流心理矫治工作经验,总结成功案例,向全区推广成功的工作做法和工作典型,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整体上水平。五是加大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的宣传力度,争取社区服刑人员亲友的理解与支持,向这些身边人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协助“定位”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状态,用亲情友情感化社区服刑人员,帮助社区服刑人员重塑人生,回归社会。课题组组长:张忠利(天津市北辰区司法局局长)课题组副组长:张锦友(天津市北辰区司法局调研员)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网址: http://www.zxxxljkjy.cn/qikandaodu/2020/0909/536.html

上一篇:浅谈少先队员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心桥计划”:心理援助的创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