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高校英语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2)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5 13: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我看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贯穿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内容,首先就要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高校英语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是学生与老师进

在我看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贯穿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内容,首先就要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高校英语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是学生与老师进行情感沟通的桥梁和媒介,是老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人本理念,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要选择鼓励式的课堂用语表达对学生的情感关注,以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尽可能多用英语表达方式向学生传递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信息,要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都能有所了解,消除彼此的信息隔阂。

此外,教学内容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实现情感交流与信息沟通的知识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结合教材范例,贯穿心理健康方面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并有所体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准。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心理健康知识可直接渗透在英语知识讲解中,老师可通过塑造教学情景、构建课堂沟通机制等方法强化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并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

4 高校英语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选择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主要由内在情绪、思维状态、行为机制决定的。所以在现代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动作、神态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同时在课堂学习中,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获得老师的赞扬,由此学生会形成学习自信。但是在现代很多高校英语教学中,课堂中的教学任务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努力完成,老师没有对学生做出的努力给予肯定,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经常冷眼相对。这样就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长期如此,会使学生丧失学习自信。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建设,要学会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关注课堂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具备充足的信心,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学习英语知识。

此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心态,老师要注重教学环境的塑造,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心理活动特点,构建以学生为主的平等教学环境。平等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师生间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更有助于激发学生潜在的英语学习欲望,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态。所以课堂教学中,老师就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强化班级民主管理,只有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才能营造平等、积极、良好、和谐的班级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形成平稳、健康的心理。

5 高校英语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构建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突出英语实践理念。首先要重视学生的课堂实践。要按照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将教学体系所包含的各学科知识融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实践教学中要把实践创新理论与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在实践中尊重学生意愿,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学会创新。要以英语口语表达、听力训练、阅读理解作为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演练,形成英语实践能力。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专业教育。心理健康专业教育作为重要的人格塑造方法,在培养学生英语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为学生提供发挥才能的舞台。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英语实践渠道,也可以与其他院校交流合作,为学生提供交流机会,培养学生形成完善的实践心理认知。

最后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英语专业能力培养。英语专业能力是学生大学知识学习中形成的。通过专业实践,可充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意识,促进大学生找到在英语学习中获得有益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要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就要把握住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教学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要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设置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渗透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心理认知,另一方面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选择有利于学生成长和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认识,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也逐渐转变。21世纪初,学术界就人体健康做出了详细论述,研究表明人体健康应分为心理意识和身体机能两方面,单纯重视身体机能方面的健康是片面的,在个体教育机制中必须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我国教育理念已经从德、智、体、美个体全面教育理念转向了素质化培养,旨在促进学生在文化知识学习过程中,健全行为意识,具备身体和心理双方的素质。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应当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思维意识方面给予学生情感关怀,让学生具备较强的意志品质和情感受挫能力,能够全面适应生活和学习带来的挑战。1 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在素质化教学理念引导下,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语言基础素质已成为当前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为了促进大学生具备较高的素质,适应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老师根据学生的行为决策特点及认知状况,需在思维意识、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探索精神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让大学生形成科学、完善、积极、健康、乐观的心理。在现代高校英语教学中主要有五项内容是英语教育者应重视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社会适应能力、英语写作能力、英语表达能力、英语综合实践能力。从上述这五项内容中可以看到,现代高效英语教学主要以学生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英语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其次才是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建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有些学生的学业水平不尽如人意,致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缺乏自信心,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同时这些学生在面对职业选择、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方面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在心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据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在高校生活中,有将近28%的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着问题。这组统计数据无疑在提醒人们心理健康已成为限制学生成长、发展的主要问题,在英语实践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建设迫在眉睫。2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渗透在高等教育中,学生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健全其认知架构为核心,主要是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走向社会所需的环境适应能力、个体决策能力。根据现代心理应用学及其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来看,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就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特点、心理活动机制进行研究构建符合学生个性化成长及发展的教育模式。这也就决定了在现代高校英语教学中,老师必须从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出发,围绕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价值观引导。一方面高校英语教师要将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融入整个教学环节中,另一方面老师不能忽视英语教学实践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必须围绕学生的行为决策机制,定点定量开展心理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心理认知架构健全的需求。因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实践机制,可完全强化学生的认知模式,让学生在日常英语教学活动中有所启发、有所感悟,获得有益经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人才培养有了全新定义,社会新的发展趋势不仅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完全改变了传统以知识文化素质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知识经济时代,外语水平成为衡量人才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准,大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已成为衡量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从教育本体论来看,英语实践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不相属的两个学术范畴,实际上二者在机制、形式、内容上有着广泛的联系。高校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对英语文化形成独特的理解。但现代的英语教学模式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需求所形成的教育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英语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定义、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培养具备较强外语应用能力人才的有效途径。3 高校英语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选择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教学工作者尤其要注重学生情感和心理上问题的解决,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情感和心理问题能力为主设置教学环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将不同的心理学教学方法融入课堂组织架构中,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及行为决策进行教育引导。只有在教学中坚持“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整合有关心理教育的资源和方法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在我看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贯穿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内容,首先就要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高校英语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是学生与老师进行情感沟通的桥梁和媒介,是老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人本理念,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要选择鼓励式的课堂用语表达对学生的情感关注,以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尽可能多用英语表达方式向学生传递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信息,要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都能有所了解,消除彼此的信息隔阂。此外,教学内容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实现情感交流与信息沟通的知识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结合教材范例,贯穿心理健康方面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并有所体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准。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心理健康知识可直接渗透在英语知识讲解中,老师可通过塑造教学情景、构建课堂沟通机制等方法强化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并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4 高校英语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选择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主要由内在情绪、思维状态、行为机制决定的。所以在现代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动作、神态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同时在课堂学习中,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获得老师的赞扬,由此学生会形成学习自信。但是在现代很多高校英语教学中,课堂中的教学任务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努力完成,老师没有对学生做出的努力给予肯定,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经常冷眼相对。这样就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长期如此,会使学生丧失学习自信。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建设,要学会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关注课堂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具备充足的信心,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学习英语知识。此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心态,老师要注重教学环境的塑造,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心理活动特点,构建以学生为主的平等教学环境。平等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师生间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更有助于激发学生潜在的英语学习欲望,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态。所以课堂教学中,老师就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强化班级民主管理,只有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才能营造平等、积极、良好、和谐的班级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形成平稳、健康的心理。5 高校英语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构建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突出英语实践理念。首先要重视学生的课堂实践。要按照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将教学体系所包含的各学科知识融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实践教学中要把实践创新理论与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在实践中尊重学生意愿,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学会创新。要以英语口语表达、听力训练、阅读理解作为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演练,形成英语实践能力。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专业教育。心理健康专业教育作为重要的人格塑造方法,在培养学生英语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为学生提供发挥才能的舞台。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英语实践渠道,也可以与其他院校交流合作,为学生提供交流机会,培养学生形成完善的实践心理认知。最后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英语专业能力培养。英语专业能力是学生大学知识学习中形成的。通过专业实践,可充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意识,促进大学生找到在英语学习中获得有益的情感体验。综上所述,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要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就要把握住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教学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要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设置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渗透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心理认知,另一方面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选择有利于学生成长和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认识,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参考文献:[1]方芳.对高校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5):99.[2]葛道美.给学生一把开启心灵的金钥匙——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2(3):39.[3]陈欢,王小月.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7(7):66-67.[4]张琳.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学课程资源,2016(4):46-47.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网址: http://www.zxxxljkjy.cn/qikandaodu/2021/0205/773.html

上一篇: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试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