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更新(2)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9 12:4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方法及理念 何妍:基于这样的时代站位和基本立场,基于对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心理服务的关系的正确认识,您认为在方法层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

方法及理念

何妍:基于这样的时代站位和基本立场,基于对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心理服务的关系的正确认识,您认为在方法层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组织实施、机制建设、领导管理等方面应该如何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俞国良:心理健康服务是社会心理服务的具体化,这决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组织实施中要有全局观、整体观。无论是全面开展心理健康促进与教育,积极推动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还是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都可以视为是社会心理服务的组成部分,都是为了在中小学生中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有意识培养积极心态,学会调适心理困扰和心理压力,提升心理健康素养,进而培育良好社会心态,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心理氛围。

心理健康服务是社会心理服务的“压舱石”,这决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机制建设中要有体系观、系统观。各地中小学要建立健全地区、学校、年级、班级、小组等各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拓展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和范围,为社会心理危机干预和疏导机制“劈山开路”,为进一步展开社会心理服务奠定基础。

社会心理服务包括微环境、中环境和宏环境系统,对应着个体、人际、群体层面的社会心理服务,这决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领导管理中要有生活观、生态观。教育即生活,生活即环境。微环境是学生直接接触到的生活环境,健全的社会心理服务能够帮助学生在面临这些微环境系统中出现的问题时,舒缓负性情绪,发展积极情绪,并提供专业的帮助与辅导;中环境系统是两个或多个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它对学生来说,就是家校互动,为人际层面的社会心态培育扫清障碍;宏环境系统包括特定的文化、亚文化或其他更广泛的社会背景,社会心理服务体现在扶助和引导处境不良学生、低社会经济地位学生群体,对不良生活事件进行预警、疏导等。这些都能够有效调整相应学生群体的社会心态,为培养目标群体的良好社会心理打下坚实基础。

一句话,全面推进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树立“大心理健康教育观”。它的实质是从整体性和发展性的思路出发,充分考虑中国社会环境和新时代的发展特点,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富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观,是对符合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的认识、理解和判断。

何妍:我知道您一直在提倡和呼吁建立“大心理健康教育观”,请简要介绍一下“大心理健康教育观”的背景、内涵和实现路径,同时也希望在时机合适的时候能就“大心理健康教育观”对您进行专题访谈。

俞国良:好的,感谢邀请!心理健康概念的历史演变、新时代赋予心理健康概念的新意义,以及与心理健康概念相关的教育实践,都折射出社会历史变迁对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观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大心理健康教育观”。其方向是坚持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是提高全体师生以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理念是全面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向心理健康服务的转变、问题导向向积极心理品质促进的转变,方法是大胆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和新方式。

“大心理健康教育观”的实现路径,是在社会心理服务框架下,通过心理健康服务的中介作用,逐步走向社会心态培育。这是由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决定的,也是健康中国、幸福中国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

挑战与趋势

何妍: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未来的发展中应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俞国良:有四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第一,从心理健康教育转向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并重,着力提供优质心理健康服务;第二,由侧重于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矫正,向重视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与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转变;第三,着力构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系统;第四,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强调以实证为基础的教育干预,重视教育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悄然兴起和蓬勃发展,学校心理服务的对象逐渐扩展到全体学生,强调面向健康的大多数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以预防和促进发展为导向。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处在从教育模式逐渐向服务模式转变的过程中,这种转变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网址: http://www.zxxxljkjy.cn/qikandaodu/2021/0709/1372.html

上一篇:积极推进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及体系建设
下一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正确认识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