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关于高校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9 13:4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全球化、国际化战略也在全世界范围展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国际留学生也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全球化、国际化战略也在全世界范围展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国际留学生也申请来华留学,希望接受中国的文化熏陶,向中国学习。据统计,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 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比2017年增加了3,013人,增长比例为0.62%(以上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留学生教育是高校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校国际化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留学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学术方面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发受到关注。由于各国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文化制度、宗教信仰等的不同,外国留学生来华会受到来自语言、文化、环境、宗教信仰、学习各方面的压力,可能会表现出一些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敏感等,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他们的留学生活,甚至无法顺利完成在中国的留学。相对于国内学生,来华留学生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会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压力,导致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去认真学习。语言的障碍更给他们的适应增加了困难。面对新的形势与挑战,对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如何预防与干预是高校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随着留学生数量的增加,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得到高校和社会的重视。由于语言、文化和宗教的差异,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以后会受到来自生活、学习和社交个方面的影响,然后在价值观方面产生巨大差异,导致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一定影响,以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英专班的留学生为例,主要可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方面

留学生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首先需要适应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生活习惯,比如饮食习惯、交通情况、住宿环境等,如果相差不大,适应起来相对容易;但是如果相差较大,尤其是没有他们达到他们的预期,这就使得他们要花费很长时间去适应新环境。以我校为例,我校的留学生尤其是英文授课的留学生,主要集中海淀校区,但是由于校园小,很多条件尤其是住宿条件和就餐条件受到一定的限制,即使学校给予留学生更多的便利条件,那也非常有限。同时由于地处北京,交通状况经常出现拥堵,这些情况,对于刚来到中国的留学生来说都是挑战和冲击,有的留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强,适应一段时间之后就习惯了;而有的留学生会对中国的印象有一定的落差而感到难以适应,也会产生孤独感和思乡感,导致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好好学习,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严重的会发展为心理问题。

除了环境方面的影响,还有文化方面的差异也会导致留学生产生不同的负面情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所以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性问题也存在差异。“跨文化适应”是指在与自己不同文化的社会环境中,文化价值观念发生的变化和摩擦,很大程度上会产生心理压力问题。如果不能很快适应与自己不同的文化而对日常生活产生怀疑时,就会体验到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心理冲击,甚至会激发出他们对异文化的抵抗心理,从而对现状表现不满并经常产生孤独感、以及抱怨的情绪,如果不加以控制或者引导,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而有些国家的宗教信仰氛围比较浓厚,已经形成了强烈的宗教信仰和根深蒂固的宗教仪式,有些留学生会对礼拜和他们的传统节日比较看重,但是中国的宗教氛围不是很浓厚,这对于来华的留学生会感到很困惑,并感到不适应,所以会导致来华留学生心理问题不断增多。另外,来华留学生群体里也会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宗教信仰会有不同的生活习惯,由于居住在集体宿舍中,他们之间也会因宗教信仰的差异而导致相互间关系不和谐,甚至产生摩擦,这也是留学生焦虑、恐惧的原因之一。

生活中对留学生影响较大的还有饮食方面,不同国家的饮食习惯也会有差异,例如穆斯林学生不吃荤油和猪肉,而欧美国家的学生习惯吃西餐,但是很多中国高校没有条件去配备各国留学生需要的食堂,受到校园面积、人手等各方面的影响,很多高校包括我们学校,没有专门的留学生食堂,无法单独为留学生提供他们当地的食物,以及相对宽敞和舒适的就餐环境,这就会使得留学生在饮食上很难适应,慢慢就会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时间一长就会使得留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开始排斥中国从而导致留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严重的话会使留学生产生抑郁情绪。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网址: http://www.zxxxljkjy.cn/qikandaodu/2020/1229/730.html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下一篇:“慕课”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