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①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7 13: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 前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其年龄较小,可塑性非常强,是完成良好心理建设基础的重要阶段。现代社会竞争与生存压力日益紧张,健康的概念早已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与生理的

一、 前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其年龄较小,可塑性非常强,是完成良好心理建设基础的重要阶段。现代社会竞争与生存压力日益紧张,健康的概念早已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与生理的健康,精神与心理健康是同样重要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容易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导致其出现厌学、易怒、社交恐慌、焦虑等问题出现,甚至沾染不良嗜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以预防为主,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及生活中的细节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生活中提升自身心理素质。文章将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以及具体实施方法进行分析与探究。

二、 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应当在以生为本的原则上开展,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实际情况们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的教育。以下将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原则通过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注重保护学生自尊心

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注重方法的运用,更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每名学生的生长环境与心理状态各不相同,不能将现有的心理教育模式完全运用至每名学生。而是应当在以生为本与尊重学生个体和自尊心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同时有效促进学生心理与生理的全面发展。

(二)提前预防,避免亡羊补牢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是一天即形成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实施在教育环节的每一处细节中,并且提前预防,避免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才去干预,这种亡羊补牢的方式是无效的。对于提前预防的问题,首先教师应当以整体预防为主,针对普遍性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观察与干预,将问题及早遏制。例如在复习与考试阶段,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压力和过度紧张等状态,学校及教师可以对此开展调整心态方面的主体教育课程,以此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提升学生自信心。因此,提前预防与干预是心理教育中的重点所在,应当引起学校及教师的重视。

三、 环境创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极大,营造美好的环境可以促使学生在愉悦的心理氛围与良好的外在环境中感受道德的美好熏陶与感染,促使学生在美好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提升自身心理素质与心理承受能力,成为快乐积极且正能量的人。

(一)校园环境

学生接触较多的即是学校教育,校园的外在环境建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校园环境应当以整洁、明亮、创新等为主题进行建设与发展。例如:在校园内展示校风、校训以及名言警句等激励学生的警示牌,或者将教室内的黑板报和校园内的展示墙报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进行设计。另外校园内的走廊、墙壁以及草坪中均可以设立良好行为习惯与积极的警示牌等。可以将警示牌等做成卡通动画的形象或者以趣味性强的辞藻提示学生。这种校园环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积极的学习氛围。

(二)家庭环境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应仅依靠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时间与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家长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且各不相同的。许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均与其家庭生长环境存在很大关系,因此教师应当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双方合作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促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良好方式。部分学生面对考试心理压力较大,此时教师即可引导家长首先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学生与考试。家长对学生期望值过高或者过度的在意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另外学生在此阶段不善于与家长沟通和交流,进而导致学生逐渐走进叛逆的青春期。因此,家长不止应当调整个人心态,更要以鼓励与激励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避免过度约束学生导致学生其缺乏自信心。

(三)心理环境

教师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教育者,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模范与示例。帮助学生建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与状态是教师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是效率非常高的教育方式之一。例如: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和沟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依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与辅助,帮助学生在问题出现的初期将其有效遏制,引导学生以积极阳光的状态面对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与交流。因此,教师不仅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更应创新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方法,在保护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在健康积极的环境中成长。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网址: http://www.zxxxljkjy.cn/qikandaodu/2021/0127/761.html

上一篇:基于德育视角下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探
下一篇:我写论文的三次“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