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论小说遗园中大学知识分子的生死焦虑及其启示(3)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5 08: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大学校园是最能也最应该彰显爱情真谛的场所,也有具备追求爱情真谛的知识分子这一独特群体,也应该有浪漫、理性、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圆满结局。然而

大学校园是最能也最应该彰显爱情真谛的场所,也有具备追求爱情真谛的知识分子这一独特群体,也应该有浪漫、理性、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圆满结局。然而,《遗园》中的爱情故事,固然有催人泪下、令人唏嘘的曲折情节,但却并不完美,充满遗憾、残缺甚至变态,爱情故事的背后伴生了更多的神秘、宗教、变异、潜意识、巧合、隐喻 、象征等复杂内容。遗憾中有伤感,愤怒中有反思,巧合中有似乎又有必然,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遗园》中有几代人、多个角色的爱情故事,最典型的莫过于赵雅文、刘净一对郑远洋共同的爱情纠葛,在这一爱情纠葛中有了爱情故事,也同时有了爱情哲学、爱情心理学,看似偶然的爱情抉择中,其实是人格潜意识层面人生故事的延续。

赵雅文、郑远洋的爱情是贯传全书的一条主线,两人可以说是不管是外表、内心、兴趣等是最为理想的爱情归宿。然而,由于“无巧不成书”的许多偶然因素,俩人却有缘无分,十分惋惜、无奈,叫人不得不怀疑宿命的存在。“宿命”似乎是赵雅文、郑远洋爱情悲剧的一条故事暗线:城墙下捏面人的一句“孤雁独远行,凤鸟苦寻枝”,一个“独”字、一个“苦”字,像一个魔咒一样涵盖了两个男女主角的爱旅主色调及其结局;捏好的泥燕子被挤变形,“这燕子太脆弱了,经不起一点考验,怎么搞的就变成面团了”;当赵雅文得知郑远洋有外遇后,非常苦闷纠结时,也是在城墙下遇到拉二胡的卖艺人,卖艺人给其所推八字,“水太深,不适合木长”等似乎都预示这个爱情悲剧发生的必然性。而赵雅文最终和甄京采走到一起又似乎在传达另一种爱情观、婚姻观!

刘净一和“长毛”的感情纠葛颇具典型性,小说对这两人的塑造最为成功,甚至超过赵雅文、郑远洋,因为这两个人物的命运给人的情感冲击最大、最为震撼!毫无疑问,他们之间的爱情,并不是真正的爱情,或者说是“异化”了爱情,是爱情的悲剧。鲁迅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刘净一追求郑远洋是真心的,甚至委身于“长毛”,也有试图与郑远洋“般配”的成分,为了最终与郑远洋在一起,关照郑远洋父母、去下乡走路吃苦、给郑父看病,为了怀上郑远洋的孩子,对“月经”神经过敏性的关注,对郑远洋与赵雅文是否旧情还在,她神经过敏性的监管盘问等等,她对郑远洋的爱的程度远远高于赵雅文,她的一切付出都是为了爱情。爱得极致就是变态,就演化为恨。当其爱化为乌有时,只有走向死亡。对刘净一的苦恋,郑母的一段话似乎又印证了爱情的宿命,“这天大地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活的路数,谁也改变不了。世上的事,都讲个缘分哩,自自然然的,就行了!”

有没有宿命,存而不论,这可以是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也可以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以增强其故事性、可读性。但似乎宿命的背后实际上个是主人公心理深层的潜意识故事延续,而这些潜意识通过一些意象动物给以预示。在赵雅文与郑远洋的爱情故事中,泥燕子、猫特别具有象征和隐喻意义,这也是现代心理学中沙盘游戏运用的基本原理。燕子灵巧、聪明、勤劳、清除害虫,但是,它只在春天有其身影,且往往寄人篱下,居无定所,衔泥磊巢、寻食奔波更多的是为了下一代,这更像赵雅文:她注重现实的父、母、哥,形成家庭文化氛围,已经进入赵雅文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被燕子所标识和物化,尽管她表面上很反感,这种反感是意识层面受到高等教育培养的结果。但当有人告诉她郑远洋有外遇时,她顺势却步了,并一再强调如果在郑远洋家郑远洋为什么“不要”她,也一再责怪是“可恶的猫”打扰了她和郑远洋的激情。猫的本性是好奇的、懒惰的、神秘的、突兀的,其象征意义更像是宿命使者故意打破二人婚缘。燕子、猫、赵家人的现实价值观取向整合在一起,就可以理解宿命的背后其实是赵雅文家庭环境形成的婚恋潜意识。捏面人、卖艺人、猫等只不过是遁词,燕子其实就是赵雅文人性的象征意义。

刘净一的爱情悲剧,源自于其复合人格特质。她的爱是不顾一切的,她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宗教、尊敬老师及其师母,对郑远洋有着持久、深沉的爱;她的恨,也是非常极端的,对亵渎爱情的“长毛”有着刻骨铭心的恨,尽管“长毛”对她处处关照、呵护,忍受她发泄式、报复性的惩罚,甚至对“长毛”之死也表现得异常镇定;对郑远洋由爱转化为恨的表达也是非常典型的。所以,从故事性本身来讲,刘净一的故事性人物塑造也是最为成功的。但刘净一的复合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她为什么那么尖刻?为什么对爱那么渴求?为什么恨一个人那么咬牙切齿?为什么对宗教那么痴迷?为什么自己的所思所做又与宗教的本旨那么格格不入?我们看到的是她复合的、分裂的人格。如果从作者着墨并不多的她的家庭环境就可以发现,她的家庭是缺乏爱和理性的,父母是自私的。按照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观点,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其发展的主题,诸如信任对不信任、主动对内疚、勤勉对自卑等等,都和自己早期经历有关。当这些主题发展不完善,就会形成矛盾的人格。可见,刘净一从小正因为缺乏爱,所以,对爱是非常渴望的,试图从爱中获得安全感。所以,她的爱情悲剧其实是早期不幸经历在其成年后感情生活上的延续。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网址: http://www.zxxxljkjy.cn/qikandaodu/2021/0515/1181.html

上一篇:探讨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心理社团活动的实践研